处女月来袭,微信头像引发强迫症泛滥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09月01日 来源:网络 浏览:1961次

一夜之间,消息头像如雨后春笋
偏偏是在处女月,消息头像以整疯处女座和强迫症的势头,席卷朋友圈。于是听到同事抱怨,朋友圈里眼花缭乱,分不清是真有消息还是只是一个头像,从最初的“红圈+1”演变出系列的“红圈+2”、“红圈+3”…“红圈99+”、“红圈…”,这些消息可把小伙伴们调戏惨了。
看到头像上的消息提示,不自觉的想要点击头像以便查看消息,结果戳了n次,也没有看到该有的消息,据说一位姑娘都快把屏戳烂了,还以为手机出了问题,5分钟后才反应是被骗了。
很多网友表示,看到这些头像让人很抓狂,焦虑和烦躁,甚至有些还把换了头像的朋友放在了不联系人名单里。中枪倒地的何止是处女座和强迫症患者,而是一大片被祸害。
 为什么消息头像引发情绪波动
这次比较明显的是两方情绪,一遍乐此不疲换头像,另一方是焦虑、烦躁、不适,比如反对的一方强烈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听说微信开发了新功能,智商低于40的头像右上角会出现个数字1,数字越大,智商越低,以此类推,微信真是人性化,与时俱进”,有些表态“谁用这样的头像就删了谁”。
消息头像引发各种不适情绪,与当前人们对社交工具的态度有关。在微博、微信、QQ背后是一种回避社交而又渴望社交的焦虑。回避社交是不愿意进行面对面交流,但是又渴望交流。这些都有深切的心理根源。
精神分析理论中,弗洛伊德认为人天生有窥探他人隐私的本能,这源于幼时对自己的存在和身世的探究,这一点无可厚非。但是社会心理学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都表明,人都有社交的需求,在基本的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渴望得到爱与归属,希望能够在特定的群体中,得到他人的关注。但在想获得外界关注的行为中,会加入较多的个人保护。如在发言前,会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会为自己带来不良影响,如他人如何看待自己,自己的隐私是否被泄露出去了。
正是基于以上各种心理需求,人表现出了矛盾的行为。看到他人的发言得到热烈回应,在窥探他人“隐私”的同时,会产生一种社交渴求,期望自己得到回应,于是出现具有自我防护罩的言论或者消息。静待朋友圈的各种响应,在看到有人回应时,头像上红圈内的提醒就像是一枚果实,数字越大,这个果实包含的内容越多,带着期待和欣喜打开,满足自己对社交的内心需求。
并不是强迫症患者会急切点击消息提醒,任何对外界关注的人群都有这样的问题,这其实是网络社交下的群体强迫倾向,和处女座更没有半毛钱的关系。
在渴求被关注的时候,系列的消息头像成了一种玩笑式欺骗,所以有人说感到满满的恶意。渴望之后落得一个失望,对头像失望的同时,会对这个头像背后的朋友有一定程度的不满。这个过程发生在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是一种内心较深的体验。
 
感到很受伤,仍是参与换头像
发现这个换头像的现象,是同事转过来的文章,我在自己的朋友圈内没有发现一个换成消息提醒头像。虽然很多人抱怨,但是在面对有朋友换了头像的情况下,不同性格类型的人选择不同应对。
这里出现了三类不同的群体反应:
一是潮流族,看到有人换头像,于是跟风换成流行头像,虽然可以看到朋友们的抱怨,但是此类群体更多感受到的是好玩。认为这样的头像以及带来的影响都是很有趣的事情,多见诸于年龄较低、共情能力较弱的群体。
二是腹黑族,这一类群体饱受消息头像残害,恨不得抓狂,但是选择了更换成这样的头像进行一种报复式传播。让别人感受到自己的那种不良感受,这样会减轻自己受到的心理冲击。这样的人多为心理上不够自信、且为看客一族者较多。
三是拉黑族,有些人看到这些头像,选择拉黑该友人,将该友人划入脑残一族。就像之前微信出现验证好友是否在线的测试,以及QQ消息中出现的“看到此条消息请转发***人,都则会***”,这类的朋友会被列入脑残族,选择无视或者拉黑。拉黑族一般是爱憎分明、平时不会积压自己的情绪,乐于表达自己的感受的群体。
如同脸萌,这一股风潮势必如同台风一般,过境之后终归于平静,再酝酿新一轮的社交风暴。但不同于脸萌的是,消息头像风潮引发了别人的情绪,所以请斟酌行事。【来源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