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理解,学会道歉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孩子有时会哭着跟家长道歉:
“妈妈我错了,你不要生气了”
“妈妈你不要不要我,我错了”
“妈妈我下一次不敢了”
当我们面前出现一幅孩子委屈的哭着对自己父母道歉的画面。我们是什么样的感觉呢?
我的感觉是一阵阵心疼和心碎。
我们的孩子,需要不断地妥协还有讨好才能在父母身边找到存在感和安全感吗?
我们的孩子,是必须要通过不断地道歉才能获得父母的爱吗?
什么时候我们的孩子能够跟我们的位置一样,能获得一句我们的道歉呢?
毕竟,我们不是完美的父母。
我们也一直犯错,犯错的事情或者是误解的事件可能比孩子多得多。
我们经常仗着自己是父母,靠着这样的权威去控制孩子、威胁孩子。
我们太容易自以为是,从而忽视掉孩子的感受。
所以现在我们才更需要去觉察,若有做错的地方,对孩子说一句“对不起”,其实才是我们父母所需要的地方。
一句“对不起”,能化解孩子心中的委屈。
有天晚上快要睡觉时候,儿子还在做学校里布置得实验作业,我几次催促他快点收拾一下准备睡觉,他一直在墨迹,当时我心里的怒气不由得出现了,我就大声地命令他立刻收拾起来上床睡觉!
我就走过去把他做的实验的瓶子给倒进垃圾桶里了,然后我就看到杯子里面的液体变了颜色,原来孩子是在等实验的发生,我误会孩子了。
这时候我反应过来,刚刚我用我身为家长的权威性控制孩子、不尊重孩子。我就走过去蹲下给孩子道歉,说“对不起。我不知道你在等实验成果。”
孩子一下子哭了出来,我就边安慰,并且跟孩子做了一次好好地道歉。然后答应明天一起陪他做,他哭了一会就洗洗上床睡觉了。
如果这样的事情不处理,一个个错误会积累起来,最后会让我们还有孩子的关系僵化甚至孩子以后会出现厌恶反感叛逆等情。
而这,并不是作为父母的我们愿意看到的。如果我们犯了错,无论孩子原不原谅,我们都要给与一个道歉,不仅是给孩子的,也是给我们的。
真诚的道歉是一个人内心强大并且成熟的表现,不要低估一个孩子的胸怀和慈悲,当你真正伤害到孩子时,一句道歉或许就能为你重新赢回孩子的拥抱,让你们的关系变得真诚而自然。
一次道歉,可以构建你跟孩子之间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关系
那天吃饭遇到一对父子,爸爸跟孩子在说话,孩子可能感冒了,打了一个喷嚏,然后孩子之后对爸爸说“对不起”,爸爸回了一句“没关系”
之后爸爸讲着讲着咳嗽了一下,喝了一口水。然后也对孩子说了一句“对不起”,这时候孩子也对爸爸说了一句“没关系”。
他们两个人就这样互相尊重着,他们有说有笑的一起在餐桌上吃饭。虽然我不了解他们的家庭,但我知道他们肯定是很幸福的。因为他们互相尊重、互相平等。
不要用错误的方式去道歉,不然道歉就会变了质。
首先,道歉没有条件。
比如有的父母说,“我可以道歉,但是前提你不能胡来。”
比如说,“你必须要自己穿好衣服,我才能给你道歉”
这样的道歉带着条件的,让孩子们感受到压力,并且他们不知道自己穿衣服和道歉有什么关系。
他不早睡早起,不穿衣服,那么就可以教导他生活习惯。
我们乱发脾气是我们没有做好,真挚的道歉,可以修复我们与孩子之间的关系。
道歉不是为了逃避责任。
有些家长感觉对孩子道歉了很久,但是孩子仍然很伤心,一直哇哇大哭不停歇。
这时候心理会想,我都道歉了,你怎么还这么无理取闹,你还要我怎么说?
如果有这样的疑问,那么这次道歉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没有感受到你的歉意。甚至这样的道歉会有绑架的嫌疑,觉得我给你道歉了,你必须原谅我之类的。
所以,在道歉之前,你需要认真思考:
自己能不能不卑不亢的对孩子道歉?
是否能够放下自己父母的权威?
能不能在道歉之后修改自己的行为?
能不能做一些事情来弥补刚刚的错误?
是否能用平常心对待我们可能在孩子面前犯的错误?
反省自己在关系中做得不好的地方,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承认错误才是我们道歉该有的样子,哪怕对象是个孩子。
最后,道歉必须真诚且充满勇气。
有些人,一辈子活在愧疚中,可能只是害怕对孩子说一句“对不起”。
有些人他们会陷在自责中,源于没来得及对孩子说一声抱歉。
或许只是因为忙于工作,没时间陪孩子成长。
或许只是因为再也收不回来的话,产生的误解。
无论怎样,我们对孩子的一句带着歉意的回应,其实也是在回应自己。
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不是100分父母,接纳自己偶尔会做错事、说错话、误会人,那么真诚向孩子道歉,无论孩子是否愿意原谅自己,是否接纳自己的道歉,一句“对不起”,是作为一个成人,一位父母,对自己对孩子的,是消解误会、化解委屈、缓解情绪的一条简单而真诚的相处方式,是亲子关系走向理解和懂得的桥梁。
一句道歉,没有那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