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对孩子逆反心理“三字真经”

作者:佚名 日期:2011年12月29日 来源:网络 浏览:2269次

逆反心理的孩子何其多——这一问题在父母们中间引起了共鸣。教师家长都希望家庭和学校教育能真正滋润孩子们的心田,然而,由于对青少年心理及其发展的规律缺乏了解,一些盲目填鸭式的做法却引发了孩子的逆反与对抗情绪和行为。”
        我国17岁以下未成年人约3.4亿,据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0%,在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等方面有突出表现。从行为上看,不少孩子存在“四太、四无”,即太躁动、太幼稚、太自私、太骄横;对一切无所谓、生活无榜样、学习无兴趣、人生无目标。他们时时处处接受着父母和社会的恩惠,却对施恩者回报的是自私和骄蛮。
       不快乐的孩子、逆反情绪高涨的孩子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家庭教育失当,家长常常采用“喋喋不休”和“强迫作业”的错误家教模式,言语简单粗暴,教育内容除了作业还是作业。二是青少年本身正处于“第二次断乳”时期,心理上还不稳定,出现“同一性和角色混乱”,于是理想和现实产生矛盾、欲求与道德规范产生矛盾、希望独立自主和不得不依赖父母之间产生矛盾。这一系列的矛盾和内心冲突一旦得不到缓解,就会使他们陷入不快乐状态。


        一是 “容”:容纳和接受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和你一样平等的生命去对待,考虑孩子的个性;聆听他们的需要;尊重他们的选择。这是家长应该持有的心态,但是真正做到并不容易。
        二是“导”:顺着孩子的天性去引导。在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养时,这是家长的言行准则。孩子的天性是爱玩,非常感性。如果家长不顾孩子的天性,只是一味简单、粗暴地嗦、训斥,孩子非但不听,反而与你对立。只有顺着孩子的天性,和他一起玩,跟他讲生动、有趣的故事,他才愿意听,如此才能逐步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养。
        三是“树”:从改变心理素养入手常言道:“行为决定习惯,习惯决定个性,个性决定命运。”中小学生已经形成了内在大致稳定的习惯、心理素养和个性,而其行为则是这些内在因素的外显。要改变不良行为,就要从改变其内在的心理素养和个性入手。树立健康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