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先生:人生边上的烤火人

作者: 日期:2016年05月26日 来源: 浏览:1978次

聚散离合本是人生难免

    昨日凌晨,杨绛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5岁,这个岁数是高寿了,古往今来能达到这个岁数的不多。不出意料的话,相信小伙伴们的朋友圈已经被杨绛先生逝世的消息刷屏了,本不想凑这个热闹的,但看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内心又一下子五味杂陈:想到杨绛先生的作品,想到人生,想到好多好多。

    关于杨绛先生,流传最多的应该是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和婚姻了,他们的爱情是那么的美好,感动了多少读者,还有杨绛先生一家人的故事《我们仨》,相关的事迹之前在每日精选里面也分享过。

    不过在今天,我不想再分享她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故事,也不想分享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更想分享一下杨绛先生自己的故事。

    很多人看了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以及他们一家三口的故事,都会被感动,多么美好的爱情,多么有爱的一家人,因着这种美好,却往往忽略了这背后隐藏的巨大的悲伤:杨绛先生和钱钟书先生的爱情越美好,他们一家三口越相亲和睦,对于杨绛先生来说,悲伤就越是巨大。先离开的人纵有千般不舍,逝去后终归万事空,还留在世上的人,却不得不去承受各种思念的苦痛。身边至亲至爱的人已经统统离去了,年岁摆在那里,也不可能再追求什么事业,人生无所牵挂,虽然轻松,却不得不面对对于至亲至爱的人无尽的思念之苦。

    所以,今天,我想和你们关注的是杨绛先生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看待自己的人生的。

 

1、独留人间
你们说我坚强,其实我也想逃


    我是在父亲的引导下开始迷恋读书的,无论是中英文的都拿来啃,慢慢地读书成了我最大的爱好。一次父亲问我:“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我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我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早年翻译英国诗人兰德的诗句。

    钟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钟书走时,一眼未合好,我附到他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媒体说我内心沉稳和强大。

    其实,钟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得留在人世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


2、写在一百岁
世界是自己的,和别人没关系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

    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准备回家。

    在这物欲横流的人世间,人生一世实在是够苦。

    你存心做一个与世无争的老实人吧,人家就利用你欺侮你。
    你稍有才德品貌,人家就嫉妒你排挤你。
    你大度退让,人家就侵犯你损害你。
    你要不与人争,就得与世无求,同时还要维持实力准备斗争。
    你要和别人和平共处,就先得和他们周旋,还得准备随时吃亏。

    少年贪玩,青年迷恋爱情,壮年汲汲于成名成家,暮年自安于自欺欺人。

    人寿几何,顽铁能炼成的精金,能有多少?但不同程度的锻炼,必有不同程度的成绩;不同程度的纵欲放肆,必积下不同程度的顽劣。

    上苍不会让所有幸福集中到某个人身上,得到爱情未必拥有金钱;拥有金钱未必得到快乐;得到快乐未必拥有健康;拥有健康未必一切都会如愿以偿。

    保持知足常乐的心态才是淬炼心智,净化心灵的最佳途径。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这种快乐把忍受变为享受,是精神对于物质的胜利,这便是人生哲学。

    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好比香料,捣得愈碎,磨得愈细,香得愈浓烈。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最后才发现:人生最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

    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3、民国大先生
人生边上的烤火人

 

    2011年7月17日,杨绛迎来了自己的百岁寿辰。百年杨绛凭借她的学问与修养赢得了世人极大的敬仰。然而世人在追捧她的时候,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走进她的心灵深处,去体味她难言的伤痛。
 
    1994年,与杨绛相濡以沫了一辈子的钱锺书住进了医院,从此缠绵病榻。不久,女儿钱瑗也住进了医院。两家医院相隔大半个北京城。为了照顾钱锺书父女,杨绛天天来回奔波,辛苦异常。想想,杨绛此时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这些事对她该有多难。可是她一肩挑起,义无反顾。杨绛说:“锺书病中,我只求比他多活一年。照顾人,男不如女。我尽力保养自己,争求‘夫在先,妻在后’,错了次序就糟糕了。”

 

    人,终是生命之过客。1997年3月4日,被杨绛称为“平生唯一杰作”的爱女钱瑗因癌细胞扩散在沉睡中去世。她竟走在了父母的前面。白发人送黑发人,那该是怎样的一种剧痛?杨绛怕钱锺书接受不了打击,不敢直接告诉他女儿已去世,花了十天时间将女儿的死讯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渗透给钱锺书。或许真的是因为女儿的死对钱锺书打击太大,一年后,1998年冬的一个早晨,钱锺书在过了他88岁生日后不久也离开了人世。临终前,他一只眼睁,一只眼闭。看到这里,杨绛低下身子贴在钱锺书耳边说:“你放心,有我呐!”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杨绛说:“我们三人就此失散了,就这么轻易失散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向前看呢,我再往前去,就什么都没有了吗?当然,我的躯体火化了,没有了;我的灵魂呢?灵魂也没有了吗?有人说,灵魂向来处来,去处去。哪儿来的?又回哪儿去呢?”


    夫死女亡,这对于任何一个女人而言都是揪心的痛。痛极之处方显平静。人间不会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劳和忧虑,人间也没有永远。“锺书逃走了,我也想逃走,但是逃到哪里去呢?我压根儿不能逃,我得留在人间,打扫现场,尽我应尽的责任。”杨绛忍受着常人难以忍受的巨大悲痛,继续完成女儿和丈夫的遗愿,唯愿“死者如生,生者无愧”。
 
    走过了一个世纪沧桑岁月的杨绛,始终隐忍、坚贞,始终哀而不伤。她在生命的磨砺中早已参透了世事。在百岁生日来临时,杨绛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我没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里过平静的生活。细想至此,我心静如水,我该平和地迎接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准备回家。”


    如今,走到人生边上的杨绛正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静静地等候生命最后归宿的到来。她曾用英国诗人兰德的一句诗来表达自己对生命与死亡的看法。诗是这样写的: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争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就是艺术;我双手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摘选自史飞翔的《民国大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