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帮宝宝做情绪管理?

作者: 日期:2016年05月11日 来源: 浏览:1794次

宝宝各年龄段心理特点和典型表现

    新手家长常常高估了宝宝,儿童大脑的发育特点是:感知方式不同、发散式注意力、没有自传式记忆、执行控制能力很弱、右脑感知,逻辑思维能力弱,以类推方式思考,诉诸情感情绪。发脾气哭闹时,大脑完全被杏仁核所劫持,受情绪脑所控制,负责自控的上层大脑直到25岁左右才真的建造完成。


0—1岁
    不会自己睡觉、怕生、分离焦虑、不满足生气、扔东西——这么大孩子不太闹,因为他们忙于探索自己和世界,更纯粹的自然人,社会性没空得到发展,那么多想法和你闹。创造合适的环境、高回应、同步互动。

1—2岁
    有想法了,要东西要做事不给就急;不想躺下(换尿不湿和睡觉),婴儿之谜。自己的自由探索和外界有冲突。多给孩子创造合适的条件。杯子里少倒点水。

2—3岁
    秩序敏感期,说不,各种敏感胆小vs各种打人。尽量满足,但大一些逐渐恢复正常沟通。3岁半学会哼唧。

3—4岁
    偶尔有脾气,怎样都不对,都不满意。1,孩子大脑神经发育中。2,家长要状态饱满地主动。

4—5岁
    可以理性思考了,可以理喻了,情绪问题少多了。但思维能力弱,凡事非黑即白没有中间地带。导致他们爱比较、爱告状、好胜输不起、不虚心、不接受别人指导和批评。男孩间会打闹。女孩间会排挤,不带别人玩,不能胜任三人一起玩的关系。

5—6岁
    思维能力提高了。爱说话。比较愉快。情绪问题少。个别孩子爱抱怨生气。家长喘口气。

6岁以上
    小叛逆,他们一面想依在妈妈怀里,另一面想对妈妈叉腰瞪眼。

引发孩子情绪的隐性因素
a:恐惧——都是真实的
b:对陌生情绪感到恐慌
c:父母的情绪状态、焦虑;家人间关系不和谐
d:生活环境单调——接触的人少、单一;外界刺激少、玩的方式单一(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变得复杂)
e:户外活动少,体能运动少,接触大自然不够
f:缺乏乐趣,大人太严肃不会玩(乐趣的油罐)
g:限制太多、保护太多
h:否定的沟通方式
i:身体状况不好
j:爸妈太忙、陪伴质量不高,看手机、忙家务、想心事——孩子随时要家长的关注、爱的表达。

 

如何做孩子的情绪管理教练

1、和宝宝互动、高回应
    当我们看到他不是一个乖宝宝,而是一个探索者、实验者、沟通者、学习者、思考者和行动派等等时,我们看到这些角色时,我们才是读懂了他。此时,您就不再觉得宝宝的举动是无意义的、杂乱的、低幼的,您能感觉得到,在他的大脑里、他的体内,有很多伟大的事情正在发生!
    这样,我们才真的知道,究竟应该怎样跟他玩、跟他沟通,怎样的互动才是高质量的连接!
    那么我们跟孩子这样互动、连接,有什么意义呢?如果我们能做到这样,那么,对于这个宝宝来说,这个世界就是一个有序的、有意义的世界,是个懂他的世界。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自信、适应能力强,常常为孩子社交退缩、胆小、不适应幼儿园等等而烦恼。那么这些好的状态是怎么来的?就是最初,孩子接触到的这个世界的大部分,是有序的、稳定的。这个有序的稳定的世界,就是通过我们跟孩子同步互动创造出来的!
    同时,孩子跟家长会由此建立起安全型依恋关系,我们都知道,这个安全依恋关系,是孩子未来一生心理健康的最根本的基础。
    婴幼儿在形成关于物理世界或者生物世界的理论时,他们所依据的资料库是庞大而一致的。但是,当他们要建立关于爱的理论,他们只能基于十分有限、并且多变的样本,也就是我们。我们这些不完美的脆弱的几个他身边的人,就成了人类的代表,孩子只能依据我们来得出关于爱、人际关系的理论。

    根据我对大量家长接触的经验,我发现,如果一位家长在孩子婴幼儿时,能够以这种方式读懂孩子、学会了如此跟孩子互动、连接,那么,在孩子以后长大的各个环节里,这位家长就更有可能做到跟孩子建立高质量的连接。在这种有效连接的前提下,很多所谓的教养问题,就根本不会存在了!

2、妈妈和带孩子的人一定要情绪稳定
    小天气与大气候。妈妈的情绪是稳定的航母。即使高反应气质、天生暴脾气的小孩,有这样的家长,也可以发展的很好。家长自己的油罐满,才能给孩子加油。
    家长的权威来自家长的正能量——爱和乐趣的油罐。孩子不容易生气,即使有情绪,家长也能很快处理好。

    例子:两岁晚睡、三四岁也有这样的情况,睡前要什么都不对,就是闹妈妈。孩子油罐空了,他匮乏想要,让他提出,都是在消耗能量。提出了、被满足了、但仍然不满意,更加生气。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主导,有游戏力,带领孩子。孩子不累,也得到补充了,就满意了。
    但是太多家长做不到,总是发泄式训孩子、和孩子喊叫。那应该怎么办呢?
 

    1、认知上,对待孩子的接纳——知道,孩子此刻的表现取决于他的:a:年龄阶段特点;b:此刻的状态。
    2、多练习。每次当时如果能发觉、停下,就是巨大的进步。
    3、做好安排。多休息,多给自己加油。

3、平时多一些积极情绪的积累
    有个妈妈曾经和我说:
    我当时就是觉得,只要我孩子健康,我什么都不要求了。最近在家里准备了个“幸福收集宝盒”。我会把每天开心的事写成小纸条放进去。比如,今天大宝早上不用妈妈喊就起床了,真好;爸爸出门应酬,刚好去的是我最爱的西餐厅,打电话回来问我要不要打包哪个菜回来给我,我感觉到爸爸的爱,很幸福……
    诸如此类的,都写成小纸条放进宝盒里。像看了书乱丢,早上喊了还不愿意起,以前都是经常发生,现在这种情况都绝迹了。我觉得是宝盒起作用了。因为大宝经常偷偷去看。我假装不知道。我们俩的油瓶都在不断注入新的内容。这样的变化,直接带动了整个家庭的气氛。
    与宝宝建立接纳连接、增加自己的游戏力、多和宝宝玩乐、正面沟通、对孩子欣赏(晒娃)、品味美好、建造大本营(例如:好事百宝箱、成长记录本、大花园故事、小空间、家族史、经典的童话故事)

4、遇到孩子哭闹怎么办?
    A 家长自己HOLD住,不抓狂。平静陪伴。孩子哭闹的后一半,通常不是因为最初的事情(他已经忘了),而是因为家长的态度——暴怒、冷漠、抛弃;只要家长平静,抱抱孩子,通常他们很快会平复下来。孩子大一些后——过多的辅助、鼓励、围观、压力、不真实的回应,都会加剧孩子的情绪。
    此刻——深呼吸,默念,宝宝还小,大脑神经正在发育,无法应对这样的情绪。或者大孩子——别生气,这只说明他在这方面需要更多时间提高。

    B 对小宝宝——转移,人物、环境、事件、做法的转换。不让他在自己的情绪里陷入太久。对小宝宝不必马上接纳共情,而是需要转移一下。
    3—5岁的宝宝,接纳共情,以他的语气说出他的感受,表示理解,安抚抱抱。提出替代方案,引导下一个活动。大哭不止,暂时不共情了,安抚、找个借口走开一下、随着回来看看。做点平静的事情。给他练习自己平静下来的机会。
    对于5岁以上的孩子,如果孩子特别无礼的情况,严肃指出他行为的错误、周围的情势、家长已经付出哪些努力,对他有那些期望和要求。给出简单的指令。而不是一味的哄和迁就,让孩子变得以后更加爱抱怨哼唧,凡事都怨外界。

    C 情绪平复一些时,马上和他回顾一下,刚才怎么回事,识别情绪,教他情绪词汇,共情,教他如何表达。
    D 引导孩子自己想解决、防范的办法。下次如何做得更好。
    E 当孩子哭闹时,给你几条建议:
    1、不可怕,都是成长。趴地上、小感冒……一岁以内的小宝宝不要让他哭太久。但大一些,不必怕他哭闹。
    2、相信他都是有原因的。无比正确义愤填膺时,先别忙着生气,您要让自己的好奇心占了上风,冷静下来,努力去搞清背后的真正原因。不要被管教任务绑架了头脑——先处理情绪,后处理问题。
    3、我们常常一时找不到具体原因,没关系,我常和家长说四个字“正面建设”。

5、家长常犯的错误
    控制太多。自控力用在该用的地方。我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要求太高,不切实际。
    过多的说教。说教时机不对。鸡对鸭讲话,白色噪音
    自己态度犹豫、举棋不定,让孩子以为可以努力争取。
    和孩子在字面上较真。没有去分析深层原因。
    过于陷入成人的理性思维模式。各种以固执对固执,逼孩子认错。被管教任务绑架了头脑,教养方法还有很多,要灵活运用。你的正确,对于孩子的年龄和此刻的状态来说,可能就是不正确。南北两极!平级降维
    不能结束,不能就事论事,任由自己情绪漫延。孩子只是疾风骤雨的一次情绪表达而已,妈妈自己阴半天。孩子是小天气,妈妈是大气候。我们要主动影响孩子,总是被他影响,就不是家长了。
    怕孩子哭闹,不能随着长大而调整对孩子的要求,你要相信孩子的能力是在提高的。弱势家长,始终被孩子牵着走,既不能给出能量,也不能给出界限。男孩的妈妈失控多是这种情况。

6、教养中的减法
    孩子的表现不都是您教养的结果,您不负全责。每个孩子个性、气质类型都不同。高反应气质宝宝占20%。
    节制地去爱。不要过度保护、过度辅助。不要做百分之百的好妈妈,百分之七十足矣。
    多学习,但具体酌情、灵活,凭常识和直觉判断。不要被理论和微信文搞得变异了。
    对家人不要总有育儿政治正确性。不是原则问题就放手一些。家人间的关系更重要。
    不要全部心思都在孩子身上,那样必然会做多!搞好自己同样重要。
    敢于直面生活随机带来的一切,最重要的不是那些究竟是什么,而是我们是否有积极、正面诠释生活的能力。这才能帮他应对未来的各种情况。
 

记得——随着孩子长大,调整自己的教养方式。
4岁以后,多一些自控、行为规范、礼貌的要求。
5岁以后,要求坚持做一个事情,锻炼坚持和毅力,感受成就感,提升自我效能感
6岁又一个小独立期
7、8岁,孩子内在动机与自控同步提升。(学习上注意正面教育,其他方面简单粗暴)
9岁孩子清醒、独立、自我意识
13、14岁,挣脱家长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