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投射:己所不欲 勿推己及人

作者:鲸落 日期:2015年11月05日 来源: 浏览:1871次

    虽然孔夫子享有着“影响世界的伟人”这种high-level的美誉,也不妨碍水母君来拆台一下他的语录。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自己不想要的,不喜欢的事情,那你换位思考一下,别人肯定也是不想要的嘛,就别把这事儿也安人家身上了。“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似乎一直以来都是备受推崇的圣贤品德;但是事实上,你的每次换位思考真的跳出了自身的范畴吗?己所欲或不欲,放到别人身上真的还是相同的体会吗?

    在一些狗血剧里面常常出现这样的情节,女生A失恋,闺蜜B和C为了A举办一场转移注意力的party,结果party结束B和C撕逼,因为B觉得C抢走了自己喜欢的男人….在冷战好久之后,经过A的反复调节,信鸽一样在B和C之间传达消息,最终化解B\C矛盾,原来一切只是一场误会,都因为一时瞎揣测,缺少了直接沟通交流而导致撕逼大战,一切明了后三人相拥而泣。(如有雷同,嗯 水母君是故意的)生活中似乎也不乏这样的例子,这种因为缺乏共通交流而妄自揣度他人心思,最终导致误会的事件,正是由所谓的圣贤作风——推己及人带来的。人的认知总归是有局限的,让我们来看看,当一个没有接受过训练的普通人(当然,就算是心理咨询师也不是人人都能做到非常完美的共情)尝试着去依据自己的喜好厌恶,推己及人的时候,到底发生了怎样奇奇怪怪的反应。

    在心理咨询当中,咨询师有一种称为必备自带基础技能的能力,叫做共情(empathy);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同理心;根据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或者共感反应,是指心理咨询师“进入来访者现实世界,感受来访者内心世界”的能力。就算是专业的咨询师,也可以将他们的共情反应水平分为两个级别:①是初级共情;指站在心理咨询师自身的参照系统去体验与感受来访者内心的感受,并给予简单反馈;(栗子:我知道你被分手时的那种难过、痛苦的心情。)②是高级共情;指能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能深入理解来访者心理问题的是指和矛盾情感,并能将这种感受准确地传达给来访者。(再举个栗子:我知道你现在对于到底能否获得安全感产生了怀疑,因为这是你从小就十分独立生活,很少依赖别人,这次是你第一次尝试依赖,却遭遇了严重的挫折,你对于世界上究竟存不存在值得你去依靠的人再次产生了质疑,甚至是内心有种肯定,想说它一定不存在。)

    正常情况下,我们进行换位思考的时候,所想的正如孔老爷爷所曰,依据的是自己“欲不欲”的标准,如果套到刚刚说的共情里去,也就是初级共情那一个层面——站在自己的参考系里,以自身的感触去同理推测对方的感受。这种推己及人,与其说是共情,不如说它和儿童的一种心理有些类似;在发展心理学当中认为,处于自我中心阶段的儿童常认为他人的感觉与自己是一样的,即同化投射,在自我中心时期过渡不良的人常会出现同化投射。同化投射可能产生在潜意识层,也可能产生在意识层。类似的同化投射现象在成人中表现为,人们不由他人角度而是由自身角度认识并推测他人与自己有同感。同样的,用人话解释就是,正如大道理说得好,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人人都存在差异,那么完全站在你个人的角度去推测他人,难免出现推测失误啦。

    接着刚才的小科普,水母君提到了投射(projection)这个词,这是精神分析流派中提到的人的自我防御机制当中的一种。投射的本质是在别人身上看到实际上存在于自己潜意识中的那些不能被接受的情感或倾向;当一种内部的、本能的冲动太令人焦虑时,自我可能把这种冲动归之于某个外部对象,用这种方式摆脱焦虑。所以我们的生活中很多时候出现的矛盾导火索,而且往往是对于别人恶意的揣度,更容易成为我们人际交往过程中负面情绪产生的源头。换而言之,当你有某一刻忽然玻璃心地觉得,你的小伙伴是不是对你不满了,或者你觉得你的同事是不是企图独自占有获取某个利益,又或者是任何其他你觉得他人可能有的但是又单单只是凭你的猜想得来的人性中的不美好的、不被社会普遍道德认可的一面;这些都有可能真的仅仅源自于你的猜想——更心理学一点(装逼地专业一点),叫做你的投射。

    排除精神分析理论中相对比较病态的(例如极端的投射例子有妄想症等精神病)对投射的解释,投射在生活中存在着三种表现形式,这些三种投射都让我们可能在“推己及人”这个过程中出现不尽如人意的推理偏差,而导致误解、矛盾的产生。具体来说有以下这三种:

    第一种是相同投射:与陌生人交往时,由于彼此不了解,相同投射效应很容易发生,通常在不知不觉中从自我出发做出判断。举几个栗子:自己刚跑步回到宿舍感到热,以为舍友也闷热难耐,不问舍友的意愿就大放冷气空调;有的老师讲课时对某些知识点不加说明,以为这是十分简单的道理,应该不用多讲,但是在老师看来很简单的知识,在学生看来则未必。这种投射的发生在于忽视自己与对方的差别,在意识中没有把自我和对象区别开来,而是混为一谈。

    第二种是愿望投射:即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给对方的投射现象。比如一个自我感觉良好的学生,希望并相信老师对他的作业一定会给以好评,结果他就把老师一般性的评语理解成赞赏的评价。

    第三种是情感投射:一般人们对自己喜欢的人越看越觉得优点很多;以此相反,对自己不喜欢的人,则越看越讨厌,越来越觉得他有很多缺点。于是人们过度地吹捧、赞扬自己喜爱之人,严厉指责、肆意诽谤自己厌恶之人。这种认为自己喜欢的人或事是美好的,自己讨厌的人或事是丑恶的,并且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这些人或事上进行美化或丑化的心理倾向,失去了人际沟通中认知的客观性,从而导致主观臆断并陷入偏见的泥潭。这种现象在爱情生活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如人们常说的“情人眼里出西施”。

    综上所述,如果我们真的放心大胆地去使用我们自己的喜恶感受为标准去揣度他人,并不见得能得到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反而有可能是又委屈了自己,又误解了他人,落得不欢而散呐(虽然多换位思考确实是个培养共情的好方法,水母君并不是一味地嫌弃推己及人嘿,孔老爷爷的教诲自然有其道理,但是如果结合一下我们心理学的小知识,运用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哟)

    所以说,己所不欲也好,己所喜好也罢,在你真的确定这是可以正确共情之前,还是不要那么随随便便就“推己及人”啦!水母君的建议是:与其相互猜测,在自己心里杜撰,不如选择另一条康庄大道,直截了当地把你内心的想法、困惑用合适的方式表达出来,告诉对方,让双方都知道对方的想法。好多话小伙伴们都知道啦,正所谓沟通才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最佳选择嘛

    请相信,有时候,一切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