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暴力的危害有多大?
文:黄卓彤
暴力不仅仅是指通过武力对他人的身体生理上造成伤害的行为,还有语言暴力的伤害是精神上的。生理上的伤害还可以通过治疗得到痊愈,但语言暴力虽不会在你身上留下伤痕,却能在心里投下不易散去的阴影,甚至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近年来,语言暴力这一词语开始进入大众的视线,所谓语言暴力,就是使用谩骂、诋毁、蔑视、嘲笑等侮辱歧视性的语言,致使他人的精神上和心理上遭到侵犯和损害,属精神伤害的范畴。而低龄语言暴力,就是限定了施暴者或受暴者是青少年。很多情况下,语言暴力源自不平等的相互关系,受害者通常缺乏自卫的力量,未成年人遭受的语言暴力就属于这一类。
“傻猪”、“别给脸不要脸”、“换作我楼上跳下去算了”。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多年前公布的“教师语言暴力调研报告”显示,48%的小学生、36%的初中生、18%的高中生表示,老师在批评自己或者同学时使用过这样的语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邹泓说,“同伴或老师实施的语言伤害,还会给孩子的心理上投下一种阴影,致使他们不再相信外部世界,觉得这个社会是冷漠的、恶毒的,对社会产生一种强烈的排斥感。”
语言暴力对于儿童青少年来讲危害是最大的,他们身心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从而作出不理智的行为,有些话或许只是家长、老师的无心之言,可是他们可能会因此而耿耿于怀甚至感受到羞辱,他们受到侮辱和伤害以后,一般无从发泄,只能将这些情绪积压下来或采取极端的自我毁灭的方式加以反抗,如自残、自杀等极端行为。弗洛伊德认为,自我防御机制是个体无意识或半意识地采取的非理性的、歪曲显示的应对焦虑、心理冲突或者挫折的方法,是自我的机能。有些孩子还可能会将宣泄的对象指向外界,他们不再相信这个社会,对这个社会产生排斥,从而会做出一些危险行为去报复这个社会,如侵害他人安全的行为。
语言暴力会给儿童青少年的心理造成阴影,他们可能会产生自卑情结。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自卑指以一个人认为自己或自己的环境不如别人的自卑观念为核心的潜意识欲望、情感所组成的一种复杂心理。孩子们在遭受语言暴力后会错误地认为自己不如别人,从而进行自我否定,自我认同感亦会大大降低。这对于孩子日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除此之外,他们的内心世界是脆弱的微妙的,有些孩子会把家长或教育者的一些嘲讽语言暗示放大,他们的自尊心会受到打击,这个阴影可能会一直伴随他们成长。我们所说的童年阴影一般是指“人在童年的时候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在内心留下深刻映像,并对其产生恐惧,反感,厌恶等感情。在日常生活中,这些映像会在潜意识中影响我们的选择判断,甚至是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等。”
因此语言暴力所带来的阴影虽无表面伤痕,可心的伤痕是无法淡化的,甚至会伴随他们一生。
当然,语言暴力不仅仅发生在儿童青少年身上,成年人的语言暴力同样会对受害者造成精神伤害。特别是对最亲的人,很多时候由于情绪失控而对他们说出一些伤人的话语,说者无意听者有心,那可能是一生都无法弥补的伤口。
新加坡的一则公益广告告诉我们语言暴力的恐怖。有些人永远意识不到自己的语言有多么的伤人,有时候只言片语会中伤你最亲的人,并且可能是无法修补的伤痛。我们用一年时间学会说话,却要用一生学会闭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