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比赛,运动员需要多少个对手?

作者:未知 日期:2012年08月05日 来源:网络 浏览:1834次

四年一次的奥运会总是成为全世界的焦点。但是为什么全世界的运动健儿要凑到一起比赛呢?在这些世界顶级的大型赛事中,选手们比拼的也许不再是他们的技能水平,更多的可能是一些心理状态。和不同肤色的这么多人同场竞技,这会对成绩有什么影响呢?

遭遇对手:“遇强则强型”VS“临阵失常型”

这是心理学史上一个古老的课题,它可以追溯到20世纪末实验社会心理学史的开端,诞生在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的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里。

1898年诺曼·特里普利特(Norman Tripplet)在生活中偶然发现自行车运动员参加单独训练时的骑车速度比和多个运动员共同训练时慢20%。于是,他设计了心理学史上第一个社会心理学实验。他找来一群小孩,让他们完成一种再简单不过的任务:以最快的速度绕鱼线。这些小孩被分为两组,一组是每个人分隔开来独立完成,另一组则是被安排在一起竞赛。结果发现,竞赛条件下绕线速度要比个别单独绕线速度快百分之十。这种他人在场的情景下个体的表现得以提升的现象被称为“社会促进效应”。

然而众所周知,并不是在所有的时候,他人在场都能促进你的表现。继特里普利特之后,“工业心理学之父”雨果·孟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和莫德(W. Moede)都做了类似的实验,并且有了新的发现:社会促进作用下个体的表现有时候也会下降。在完成背诵诗歌、写作文、做数学题等需要较高水平认知加工的任务时,个别单独进行的效果比较好;如果进行任务的时候他人在场,不管是盯着他看,还是专注于同样的任务,人们都很容易会感到心慌意乱,影响行为表现。这种现象称为“社会抑制效应”。

目前的大型综合体育赛事中,非对抗性运动项目(如游泳、跳水、体操、田径、射击等)占了较大的比重。这些项目的共同点是由选手独自完成项目,不需要和对手直接对抗。情况的确就像人们常说的那样,“对手只有你自己”,“战胜自己就能战胜别人”。

在同样的环境下,为什么有的运动员可以稳定甚至超水准发挥,而有的运动员却容易发挥失常呢?心理学家认为,当你的任务技能的掌握达到熟练程度,你对其顺利完成抱有足够的自信,此时他人在场的情景可能会使你内心的表现欲望增加,对你的表现有促进作用;但当你对技能的掌握没有足够的自信时,别人在场都有可能会使你越发紧张慌乱,影响正常水平的发挥。

小组积分赛的好处:竞争者数量效应(N-effect)

奥运会中大部分比赛采用的是小组积分制,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这种赛制暗示了一种好处:维持运动员们的竞争动力。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斯蒂芬·加西亚(Stephen Garcia)与以色列海法大学亚威沙洛姆·托(Avishalom Tor)合作并于2009年发表在《心理科学》(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系列研究考察了在多种竞技环境(能力测试、速度测试、赛跑运动、职位竞争、人脉拓展)均发现,当竞争对手数目增加,选手的表现趋向降低。

他们首先对2005年美国50个州的SAT(学术能力评估测试)成绩和一组跨度为三年的CRT(认知反射测试)成绩作了分析,在排除了每个州的高中生报考人数比例、父母学历水平、种族成分等等可能的影响因素之后,依然发现考试人数和最终平均成绩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考试人数越多的州,平均成绩就越低。基于这一相关关系的发现,研究者又进行了后续的一系列实验研究。

他们邀请了74名大学生各自独立完成一个计时的简单知识测试。研究者要求参加者在保证正确率的前提下尽可能快速地完成所有题目,并告诉他们完成速度在前20%的人可以获得5美元的奖励。为了考察竞争对手数目对参加者的影响,研究者会告诉其中一半的参加者“总数为10人”,而告诉另一半参加者“总数为100人”。研究最终得到了一个和前面的发现相一致的结果:被告知“总人数为10人”的参赛者完成速度显著比被告知“总人数为100人”的快。其后,在赛跑运动、职场竞争、人脉拓展等竞技环境设置下的不同实验均得出相似的结论。

研究者认为,竞争对手的人数之所以会影响选手的表现,是由于社会比较机制的影响。在竞争对手增多的情况下,个体内在与他人进行社会比较的推动力会消除,竞争的动力就会减弱,从而使选手整体表现下降。足球比赛在竞争队伍较多的时候采用小组积分赛制,使每支队伍的竞争对手数目控制在四队左右,这样可以既可以缩短赛程,又可以减少各队伍比赛的场数,还可以让选手尽快进入竞争的状态。

现代科技完全可以让田径、游泳这样的比赛在不同的场地同时进行来比成绩,虽然我们可以控制温度、场地条件,但万事俱备,没有竞争对手还是不利于运动员发挥。可如果像全民马拉松一样让所有人同时、同地开始比赛,虽然可以节约时间,但对手太多,运动员同样很难进入竞争状态。

有时我们会为一些种子选手由于意外没能晋级而惋惜,怒问为何要设置那么多轮比赛?其实小组赛不仅让比赛更好看了,而且有利于更多运动员发挥出更好的水平。

参考文献:

Triplett, N. (1898). The dynamogenic factors in pacemaking and competition. American Journal of Psychology, 9, 507-533.

Garcia, S. M., & Tor, A. (2009). The N-effect: More competitors, less competiti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20(7), 871-877

特别感谢@比喻是个好东西 为本文做出的贡献


 

摘自果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