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状元去做游戏主播怎么了,你们凭什么骂?

作者:菏泽心理咨询师协会 日期:2017年06月14日 来源:菏泽心理咨询师协会 浏览:1857次
>>>01<<<
 
这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名为《昔日高考状元今何在》的文章。里面列举了许多曾经的高考状元的故事,其中有一篇“清华北大学霸成游戏主播”的故事引起了我的兴趣。
 
文中这位名为石悦的女生是2006年内蒙古理科高考状元,当年以702分考取了清华大学建筑专业,并念了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专业的研究生。而如今在网络上她有着一个更加为人所熟知的名字:“女流”。曾经的高考状元和清华北大学霸现在是一名拥有百万粉丝的知名游戏主播。
 
 
对于此事,网上某些评论是这样的:
 
“真是低俗,这跟那些只会卖脸卖肉的网红有什么两样?”
“白瞎一个清华北大名额!中国少了一个好工程师,却多出来一个'主播'。是讽刺还是玩笑?”
“再过几年看她还能笑么,吃完这几年青春饭。用游戏祸害人,真是社会的毒瘤。”
“玩物丧志!做主播不需要上北大清华,最多上个传媒大学。浪费资源!”
 
之所以对这条新闻感兴趣,是因为我自己也深爱电子游戏,曾是周围人口中的“网瘾少年”。但对于某些自以为是的评论认为高考状元去做主播是“自降身价,浪费国家教育资源”,抱歉,我完全不能苟同。
 
>>>02<<<
 
行业无对错,贵贱在自身。
 
这是网易新闻的标题,我觉得非常中肯。任何一个行业都能够实现自身价值,没有一个行业有高低贵贱之分。如果说有,那不是行业的问题,而是怎么去对待这份职业的问题。游戏主播怎么了?游戏主播也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游戏推荐,给人们带来快乐和愉悦;游戏主播也讲究技术含量,需要保证持续高质量的内容产出,这一点不输给任何创意型的工作;另外,如今中国的游戏产业每年产值超过1400亿,已经可以和影视剧、文学、动漫等产业比肩,是国家未来大力扶持的行业。
 
更何况,石悦并不是一门心思地只玩游戏,沉迷其中。相反,她自己学习和研究视频剪辑,游戏配音还有特效渲染等技术,年纪轻轻就已经得到著名游戏公司的编导工作。
 
这是“玩物丧志”吗?别开玩笑了,这分明是“玩物立志”。
 
对她横加指责的人,无非集中在“北大清华的名校资源”最后竟然培养出一个“初中毕业生都能做的游戏主播”。且不说这些人是否了解游戏和主播行业,只凭在媒体上看到的只言片语就觉得自己一叶知秋。单就“名校资源”培养出“游戏主播”来论,这是教育的退步吗?
 
恰好相反,这是教育的进步。这是从“学以致用”到“学以致学”的进步。石悦在采访中也说到,自己从小就喜欢玩游戏,游戏是她的人生乐趣和兴趣。为了将优秀的游戏推荐给观众,她花大量时间研究游戏背后的制作过程,技术原理,剧情关卡设计等等,这些都变成了她的直播素材。她通过不断的学习,真正把兴趣培养成了职业。
 
这哪是教坏小朋友,这分明就是现实版的成功励志故事好么!
 
大学带给我们的不仅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探索知识的热情。大学不是人生学习的终点,而是人生学习的起点。正如美国电视女王奥普拉·温弗莉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所说:
 
这个世界将会教给你们很多,这个地球就像一个学校,是我们人生的教室。我所学的应付这一切的秘密就是去勇于面对,正如我们面对大学课程一样。
 
石悦把她在学校里学到的美学设计能力,运用在游戏解说上。她的视频干货满满,趣味十足。而且她通过游戏,还结识了更多同样是清华毕业的师兄师姐。我要是她的老师简直要高兴地跳起来。
 
>>>03<<<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詹姆斯·马丁博士的测算,近10年里人类的知识总量已达到每三年翻一番的增速。这意味着未来每一个人都将是“终身学习者”。如果抱着读一个好学校,然后找一份好工作的想法去考大学,毕业后很可能学过的知识早已经被颠覆地天翻地覆。
 
试问四年前,有多少学校会教人工智能,开辟电子竞技专业,大力发展IT编程课程,或者教授新媒体写作技能?但理科教给我们的研究推理能力,工科教给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文科教给我们的语言沟通能力,以及大学里丰富的资源平台帮助开拓的视野,这些都不会被时间淘汰,它们将成为受益终身的学习技能。
 
拿IT编程来举例,如果连控制变量法(物理中的经典实验方法)都不知道,你找个简单的程序Bug都会手足无措。而新闻中文系毕业出来的人,写新媒体文章就是更加如鱼得水,妙笔生花。
 
如果按投资回报周期来看,大学应该是人生价值投资的早期,而不是末期。大学并不能教育我们未来应该去做什么,而是启迪我们可以尝试去做什么。做游戏主播是尝试,做建筑设计师也是尝试。“没有孰高孰低,贵贱在自身,高低靠用心。”
 
就我所知道的一些游戏主播,他们为了制作更优秀的内容,下的功夫一点都不少。比如B站上著名的游戏主播敖厂长。他从大学时期开始做游戏视频,如今拥有几百万粉丝,自己也成为知名的游戏评论人。在很多人口口声声说着要努力赚大钱,但连个四级单词都懒得背的时候,他一个字一个字地啃国外的原版英文游戏;在很多人抱怨创意难做用户太作的时候,他为了让更多的观众看到优质的游戏故事,不断挖掘新鲜有趣的内容,甚至经常自掏腰包去国外购买罕见的原版游戏。用心做到如此地步,他成功难道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吗?
 
不了解就不要小看任何小事,用心做到极致就会变成大事。
 
>>>04<<<
 
最后聊聊“教育资源”是否浪费的问题。Boy只说一点:因材施教。
 
托德·罗斯在新书《平均的终结》中强调,人不是工业产品。所谓工业产品,就是按照固定规格批量生产出来的标准化产品。现代人的一个特征就是,认为符合“标准”就是好的,一旦不符合“标准”就非常担心。
 
然而这套评价体系已经过时了。Google对内部工程师的研究发现,一个人的考试成绩,大学毕业院校等等这些和这个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毫无关系。越来越多的一流公司注意到这一点,我们不能用几个简单的数字指标来描述一个人。
 
如今已经进入“不规则人才”的时代。没有标准的人,没有标准的能力,甚至连性格现在都被证明是不标准的。
 
回到人才培养上来,这意味着大学更应该具备多样性和包容性,而不是批量生产符合标准的“人才”的工厂。不是每个人毕业了都要去做所谓的“高大上”职业。
 
进入清华北大,毕业后就不能做游戏主播;
名校资源就应该培养社会精英,培养企业家,培养金融大鳄,培养科技大亨;
父母花这么多钱让你上好学校,不是让你去玩游戏的;
 
这都叫道德绑架。好的教育要能够适应学生的特性和特长,帮助他们发掘人生目标,而不是提前实现人生目标。好的教育是鼓励学生去拓展自己的视野,而不是遵循别人的路线。就像电影《摔跤吧!爸爸》里的父亲是看到两个女儿有摔跤的天赋,才让她们去练习摔跤。这叫因材施教。
 
况且,石悦的爸爸和老师都很支持她去做游戏主播,那些路人又有什么资格去谩骂和批判?有这闲工夫不如先努力考上北大清华。
 
比起所谓的精英教育,我们更需要合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