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的说教无效?

作者: 日期:2016年06月17日 来源: 浏览:1437次

    “有个朋友的孩子刚3岁,经常在玩耍时打别的小朋友,家长又打又骂,怎么讲道理都没用,后来我了解到,从小,她妈妈在她不听话的时候就狠狠的打她一顿,于是,孩子自然而然的从母亲那里学会了打人这种沟通方式。”

    还有个朋友常常抱怨孩子不喜欢看书,只喜欢看电视。她买了一堆书,把孩子按在椅子上让他读,而自己却在外面客厅里乐滋滋的看起电视,结果可想而知。虽然妈妈嘴里说看书是件好事,但行动上却在告诉孩子,看电视才更为快乐。

    儿童从婴儿起就通过观察与模仿大人的行为来学习,当他们还不懂得语言,不会说话的时候,光看大人的表情就学会了怎样使妈妈快乐,怎样绝对能惹她生气,渐渐的,他们还学会了父母表达情绪的方式,看待这个世界的态度,与别人互动的模式,这里面没有一件需要用语言去教。孩子会跟父母越来越像,无形中内化了父母的“三观” 不管你是如何说的,当你的言传与身教不一致,孩子永远学不会你说的那一套。所谓,画龙画虎难画骨,身教便是画骨。

当你想教孩子,别说,去做就好了


    不久前,网上盛传一位泰国妈妈的教子视频,让我记忆犹新。当她的女儿拿起菠萝不知如何打开时,她不是手把手去教,而是自己拿起一个菠萝,用刀慢慢去削,一旁的女儿学着妈妈的样子学会了削菠萝,这个过程,妈妈一句话都没说。女儿想补贴家用,卖菠萝棒冰,但因为没有经验,一根都没有卖出去。看着女儿失落的样子,妈妈没有告诉女儿应该怎么做,只说:“你去菜场看看别人怎么卖的吧。”小女孩于是去菜场悉心观察,改良了做法,最后大获成功。
 
    我回想起,暖刚刚学用筷子,有次他想夹一块土豆,但又嫌土豆太大了,他不知如何是好,眼看就要哭了,外公赶紧帮他夹碎了土豆放在碗里让他夹,这下更点燃了他的小脾气,外公一脸不解。我拿起筷子,故意点着一块土豆说:“哎呀,这块土豆好大呀,怎么办呢?……我试试这样吧”我故意放慢动作,用筷子把一块大土豆夹成两块小土豆,然后夹起小土豆自顾自开心的吃起来,暖竟真的也模仿起来,一试就成功了。脸上立刻多云转晴,露出胜利的笑容。
 
    我们手把手教孩子或者告诉孩子应该怎么说的同时,也无形中传递了“你不行,让我教你”这样的信息,很容易打击孩子的自尊,对于敏感的,正处于练习独立,事事要证明自己能力的孩子来说,这种方式注定了他从一开始就无法心平气和的向你学习。

 

陪玩就是一种身教


    暖现在3岁9个月,数字数到200,会简单的加减,认识很多汉字,他自创了许多小游戏,自编自唱歌曲,除了自己份内的事,他还会拖地,洗碗,晒小衣物,用咖啡机做咖啡,削土豆皮,剥豆子,……这些都是他和我们在游戏中学会的。最近他竟然第一次读书给我听(之前我每晚都给他读绘本)并且真的几乎把那绘本上的每个字都读了下来,更让我惊讶的是,他还学着我为他阅读时的提问方式,向我提问,相似的语气,相似的语序,相似的提问方式,我感觉暖仿佛演绎着我读书时的样子,他是我更为稚嫩与青涩的版本。我从没想过要教他读书,可小子竟默默出师了。
 
    有时会有小朋友来家里玩,他会自己发明一个小游戏让小朋友参与,我们凑近一看,原来就是前几天,爸爸陪他玩过的那个小游戏的改装版,真是偷师偷到了精华。
 
    由此可见,学习不用言传,陪玩就是一种身教,尤其对年幼的孩子,陪他一起去体验就可以了,陪他玩游戏,你就教会他如何与别人玩游戏。为他读书,你就教会了他看书的方式,你希望他助人为乐,那就先日行一善。你希望他热爱运动,就要自己先动起来。你希望孩子据理力争,不卑不亢,你就要反观自己是如何社交的。

 

当孩子出现问题,请先反观自己


    有段时间,暖做事老要找我帮忙,我还以为他在依赖,不肯满足他,后来反观自己,我突然发现为了锻炼他的能力,我常常有意识的让他帮我做事。求助,并且求助自己能做的事,原来是他从我这儿学会的,他一定很纳闷,怎么到他那儿就不好用了呢。后来,我减少刻意让他帮忙,他的“依赖”也消失无踪了。
 
    有次旅行途中,外公投诉暖,说他竟然嘴里嘀咕着“他妈的”,让我好好管管,我也确实听到过,正纳闷是从哪儿学的。这时外公又滔滔不绝的说起其他事,我看看旁边坐着的暖,再看看外公,很快就明白了,我说:“爸,你想想刚才你一段话里说了几个“他妈的”?
 
    身教的力量,使孩子如同海绵吸水,不加区分的吸收着家人的言行。他们身上出现的,无论好的,坏的,我们想看到抑或我们不接受的,不都源自我们自己的行为吗?所以,面对孩子种种的缺点,指责他就是指责你自己,不接受他就是不接受自己。作为父母,我们必须承担起责任,要么自己改变,要么全然接纳,其他的纠缠徒劳无益,只会破坏宝贵的亲子关系。
 
    所以从现在开始,别再对孩子说教。你能做到的事,不用教,他一定学的会,而你做不到的,说教也永远无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