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许多家长,都有过这种期待
等孩子大一点了,上学了,我就能轻松了。
现实总是很残酷,孩子小有小的麻烦,大了,也有大了的问题。
我家小孩上小学六年级了,还事事都要问我,学校的大事小事都打电话回来,我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没有主见了,我要怎么改正她这个毛病?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估计,它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的孩子看不到自己的能力,认为自己干什么都不行,总觉得不如别人,对自己可能达到的成就不肯定,完全从属于别人的评价,因此父母要经常以肯定的语言评价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切记少用或不用否定的语言对孩子说话,比如
👉你看,***做的多好
👉你看,***衣服多好看,你再看看你自己
等等
这很容易使孩子怀疑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从而导致孩子要向别人看齐,加重了孩子的从众心理。
孩子年龄小,道德观念尚未形成,是非判断标准也很模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的喜爱与厌恶程度来判断对事物的是与非。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自我控制力差,往往不分好坏,看别人怎样,自己就跟着学,难免会有些不当的言行,对此,家长不能忽视孩子的表现,也不能用惩罚或羞辱的方式来对待孩子。
正确的做法是,耐心的,正面引导和纠正孩子的行为,让孩子通过成人对TA的评价逐步认识到自己行为的是与非,从而提高对事物的分辨能力。
比如孩子如果学他人说脏话,家长要向孩子解释这句话是伤害他人的,骂人的话,不应该学,这是不文明的。这样屡经疏导,孩子就不至于因为从众心理,而仿学不良行为,进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相当一部分的家长,习惯于事事为孩子作出决定,很少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征求孩子的意见,一旦孩子不遵从大人的想法,就对孩子大加责备。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在任何时候,家长都要充分尊重孩子,给他们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和机会,给他们自主思考和决定的机会。
比如
👉带孩子去超市,可以问他自己想买什么,在合理范围内满足他们自己的意愿;
👉替孩子洗澡前,让孩子自己做准备;
👉带孩子出门前,让孩子决定乘坐什么交通工具;
👉带孩子去旅行前,询问孩子需要做什么准备;
……
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机会,孩子自己也会变得愿意主动去做这些事,渐渐地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心。
很多家长在要求孩子做事时,往往采用命令式的口吻,命令的句式。
比如
👉你就这么做……
👉你该去……
👉你必须……
这种语气会让孩子得家长的话是说一不二的,自己是在被强迫做事,即使做了,心里也不会高兴。
家长把命令式语气改为启发式语气
比如
😊这件事,你觉得怎么做更好呢?
😊你有什么想法呢?
😊你是不是该去做……啦?
这种语气会让孩子感觉到被家长尊重,从而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引发孩子的独立思考,学会用自己的意愿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