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太“宅”,如今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心病。上网、看电视、做作业、打电话、吃零食,就是不肯出门,这已经成了这个时代孩子的普遍代表。今年全国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启动时,发布了一份由中国人口宣教中心所做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55.5%的高中生表示,与父母以外的其他人交往时有问题。谈及原因,他们认为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不太知道如何与陌生人交往,二是觉得自己的性格不适合跟别人打交道。
为什么会出现“宅”性格?
首先,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心理上的一种转变。青少年正处于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觉得自己长大了,想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和追随,但常常把握不好度,以至于出现和家长或外界对立的姿态。
第二,过度依赖网络。随着科技发展,很多青少年尤其是大学生过度依赖现代通讯方式,习惯于上网聊天、发手机短信等方式交流,面对面的直接交流相对减少,一旦在现实中进行交流就会出现沟通障碍。
第三,与父母交流少,易产生孤独感。父母在孩子长大过程中,往往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心理开始趋入于成熟,而是依然停留在小孩子阶段的交流,通常就是问问考得好不好,钱够不够花,久而久之,父母滞后的情感会让孩子感到父母不理解她们,这使得他们感到孤独。
“宅”性格对青春期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第一,多数的“宅”是因为内心孤独的外在写照。如今的孩子学习压力都很大,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兴趣被剥夺了,游戏时间没有了,除了像山一样的作业就是赶场似的培训班,习惯了每天像被上了弦的闹钟一样的生活,突然有一天不用再为学习忙了,孩子就会觉得内心没有了支撑或是追求,一下子变空了,变得没有兴趣,没有追求,没有方向,唯有“宅”起来“享受孤独”。
第二,不自信。个人品质和人际交往是孩子自信的重要原因,但由于长期以来孩子们都以学习为主要任务,除了学习之外,他们似乎对一切都有一种距离感和陌生感,所以在他们看来,“宅”起来是最安全的办法。
第三,报复心理。前段时间看了央视的一节目,说一女孩子工作了,但却不懂得打扮自己,正值爱美的年纪,却每天都穿得像个中世纪的怨妇,究其原因竟然有一部分是为了报复父母,在她小的时候不准她穿漂亮衣服,所以长大了可以穿了但却以拒绝打扮来报复父母。很多孩子把自己“宅”起来也存在这种心理,小时候剥夺了他们“淘”的天性,现在天性没有了,剩下的只有被“宅”起来的习惯。
如何让“宅”孩子重新阳光起来?
第一,兴趣引导。很多孩子在潜意识里还是喜欢比较阳光的活动或爱好的,比如旅游、摄影等等,仔细观察孩子平时喜欢看的电视节目或是游戏,引导孩子从室内走到室外,参加一些年轻人的活动,让孩子结识更多的志同道合的朋友。
第二,心理较正。对于重症“宅”孩子,不要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要直接告诉他,过度的“宅”会导致孤僻,更严重的会产生抑郁症。如今的孩子虽然缺少自理能力,但思维还是比较成熟的,对于自身的弊端还是有自治能力的。
面对喧嚣的尘世,“宅”可以让自己获得些许的宁静,但过度的“宅”也会让你脱离社会太远,脱离现实太远,因为谁都无法走出人的阵地,只有回归到人海里,我们才能找到自己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