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不再恐同日:关于同性恋的那些误解

作者:未知 日期:2015年05月19日 来源:网络 浏览:1472次

2015年5月17日,第十个“国际不再恐同日”(International Day against Homophobia and Transphobia),一个极为重要的日子,世界各国到处飘扬着色彩缤纷的彩虹旗。这是代表“同性恋骄傲”的旗帜,它集彩虹的色彩——红、橙、黄、绿、蓝、紫——代表了同性恋社区的多元性。

 

在这个日子,谈性说爱中文网带你走进同性恋群体,了解那些关于ta们的误解,抛掉那些先入为主的偏见。

 成为同性恋或双性恋是一种选择吗?

 有些人将同性恋或双性恋视为一种可以自主选择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前没有任何科学证据可以证明你可以自主选择你的性倾向,但同时也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一定是天生的。喜欢同性还是异性,只是你内心深处的感受,仅此而已。为什么没有人问异性恋的成因的呢?

 同性恋可以被治愈吗?

 同性恋或双性恋不是疾病,所以根本就不应该被治疗。至今我们都没有科学依据证明一个人可以借助治疗,从同性恋变为异性恋。它就是天生的。有的同性恋者不满意自己的性取向可能是由于他们的宗教信仰或者社会、文化的压力,所以他们有时会压抑自己的性欲。

 跟同性恋者做朋友会不会被“掰弯”?

 你不可能被“掰弯”,就像你不能“掰直”一个同性恋一样。而且,就算可以被“掰弯”,同性恋者又不是传销人员,不会发展你成为“下线”的!更重要的是,就算你是异性恋者,你也不可能每见到一位异性就会有非分之想,同性恋者同样如此,所以不要再自作多情啦!

 当然,有些同性恋者说,ta们正是通过某个特定的人或某次特别的经历才确切地意识到自己的性倾向的。然而,这也不意味着这些人或事就把ta们“掰”成了同性恋,而可能只是激发了ta们潜藏已久的同性情欲罢了。

 大部分的同性恋者都说ta们是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自己的性倾向。

 可以从外表和行为方式区分出同性恋者吗?

 跟异性恋者一样,同性恋者的表现也因人而异。部分同性恋者符合人们的某种固有印象,但其他很多人并不如此,更不用说同性恋者在社会各行各界都存在。(不过另一方面,男女同性恋者十分擅长通过细微的信号分辨同类人群——这种能力被称作“同志雷达”!)

 同性恋会导致世界灭亡?

 有一些人反对同性恋的理由是,如果人人都是同性恋,那人类就绝种了,世界就会灭亡。这种假设的荒谬性在于,它不仅违背了起码的科学常识,而且是在散布仇恨言论。在古今中外的任何文明中,同性恋都只占人群的很少一部分,且这一比例是固定不变的。

 无论一个国家对于同性恋者是严苛还是宽容,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ta们,ta们都在你的身边,不增不减。

 同性恋不是疾病,更不会传染,你大可不必担心明天早上起来人人都变成了同性恋。

 另外,人类的性行为早已不是单纯以生育为目的的了,更何况同性恋者也可以通过收养或试管婴儿(医学上称为“辅助生殖技术”)延续下一代。目前人类的核弹头数量够把地球毁灭好几次了,这种事才真正值得你担心吧!

 是不是所有的同性恋者都有艾滋病?

 在世界各地,任何有过无保护的性行为的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或别的什么性别的人,无论同性性倾向者、双性性倾向者或异性性倾向者,都有可能感染HIV或患上艾滋病。

 虽然男同性恋者是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人群,但并不代表每个艾滋病毒感染者都是同性恋者,或简单地将艾滋病和同性恋划等号。

 据中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13年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艾滋病毒感染者达43.4万,性传播已成为绝对主要途径。在同年新增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人群中,异性性行为传播占69.1%,同性性行为传播占20.8%。

 可见,异性恋者才是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毒的主要人群。但无论是异性恋者、同性恋者还是双性恋者,都应杜绝不安全的性行为。

 同性恋者是不是都很淫乱?

 如果判断所谓“淫乱”的标准是指性伴侣数量的话,那么迄今为止,中国并没有权威科学调查能够表明,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一定超过异性恋者。

 在国外,多数调查报告显示,虽然男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的平均数超过男异性恋者,但中位数(中位数是指一组数据按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排列,处在中间位置的一个数,它能反映一组数的一般情况,特点是不易受极端值的影响)与异性恋者的相差无几。

 通俗地讲,就是虽然一小部分男同性恋者的性伙伴数量可能极端地高,但是大多数男同性恋者的性伙伴数量和异性恋者没有什么区别。所谓的“淫乱”既可能发生在异性恋者中,也可能发生在同性恋者中。

 同性恋者并非如外界所传言的那样,一定有很多的艳遇。的确,有一部分男同性恋者的性伴侣数量很高,但他们并不能代表同性恋者的全貌,不要相信某些媒体的负面渲染,更切莫一棍子打翻一船人!

 同性恋会不会遗传?同性恋者的孩子是不是也是同性恋?

 虽然同性恋的成因至今尚无完整的证据证明,但大多数科学家均认为性倾向的形成是天生的,但并非可遗传的。

 很多人反对同性恋者收养或代孕,因为他们认为同性恋者的小孩也一定是同性恋性倾向,但迄今同样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能够证明,同性恋者的后代比异性恋者的后代成为同性恋者的概率更低或更高。

 这意味着,跟异性恋者一样,同性恋者生育的后代,有可能是同性恋者,也有可能是异性恋者。

 同性恋是少数人的事,跟我没有关系,我为什么要关心?

 事实上,同性恋议题不是少数人的事,而是关乎到每个公民福祉的公共话题。

 对于同性恋人群来说,社会对于同性恋议题的正面关注,可促进科学信息的有效传播,消减对同性恋者的偏见、仇恨这种社会压力,为同性恋者营造宽松的生存环境,增加同性恋者的社会可见度,降低同性恋者的自杀率,改善整个群体的精神面貌,并提高同性恋者的幸福指数等。

 对于全体公民来说,社会对于同性恋议题的正面关注,可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稳定,激发社会的多元活力,挖掘同性恋文化背后的潜在商机(粉红经济),遏制艾滋病传播,并减少“同妻”或“同夫”(同性恋者的异性恋伴侣)现象造成的悲剧等。

 同性恋议题跟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关注LGBT人群的权益,同样是现代公民的社会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