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心理:安全感最重要

作者:菏泽心理咨询师协会 日期:2018年05月28日 来源:菏泽心理咨询师协会 浏览:1479次

images/3/2018/05/yJ9GJI1f4ALqsUqGqyJifPPu4qPqJi.jpg

“安全”“接纳”和“我是重要的”这三种渴望在帮助孩子建立自尊自信方面尤为重要。以下案例,帮助父母辨识出孩子的这些渴望,并学会用健康的方式予以满足。 安全感是生命的底色,深深影响着每个人的存在状态。人们只有在拥有基本的安全感后,才可能放松下来,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自在、欢乐等美好情绪。否则人们会挣扎在恐惧当中,耗费巨大的能量去寻求安全感,很难有精力和心情真正地享受生命。


 

 一个人的安全感越充足,他就越自信而有力量,自在地享受生活,愉悦地投入工作。人们的安全感从刚来到这个世界上就已经开始建立,年龄越小时,安全感的状态越重要,对人一生的影响也越大。而孩子的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就是身边的父母,父母对待他的态度以及父母自身的安全感状态会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


images/3/2018/05/EjpJZ8jlJhbn8h8Podbs8PHiAhpRrS.jpg

 永远不说抛弃

 妈妈:我们家小刚可不听话了!不过,最近我找到了一个办法治他:如果他不听话,我就说不要他了!他还真害怕。上次,我们一起去儿童乐园玩,他赖着不肯离开,我就说再不走就不要他了,然后真的头也不回地走了。他哭着一路跟上了我。但是每次这样之后,他都会哭很长时间,挺不好哄的。

 孩子:妈妈总是说不要我了,我好难过,也好害怕。

 心理影响:被抛弃的感觉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生存危机,怀疑自己的价值。

 为了让孩子听话而恐吓他,特别是以抛弃来要挟,这在孩子还没有能力分辨出恐吓和真话的区别之前,对孩子而言就是非常令人恐惧的真实情况。他甚至可能感到生存受到了威胁,进而对父母产生不信任感。更为敏感的孩子还可能会为自己的处境焦虑,花费很多能量和精力去证明父母是否爱自己,以确认自己是不是安全。

 满足“安全”渴望的建议:永远不要让孩子有被抛弃的感觉。

 

 父母的态度有时候对孩子而言是生死攸关的大事,特别是涉及抛弃这一基本的安全感。因此请记住:永远不要以抛弃、不理睬来威胁孩子。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让孩子清楚地意识到父母是永远不会抛弃他的,即使出于不得已的原因离开甚至是死亡,父母的心也一直与他在一起。这样,孩子就能建立起最重要、最基本的安全感。

 案例中,如果妈妈能够给孩子提供至少三个选择,比如:选择现在离开、再玩三分钟离开、再玩五分钟离开等,那么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因为他能在一定范围内做选择。如果孩子坚持不走,妈妈也没必要发脾气,可以带着对孩子的理解和自己的坚定,直接抱走孩子。当我们温柔而又坚定地执行规则时,孩子就会知道必须这样做了,不再纠缠。这种方式不会对孩子的安全感和自尊造成负面影响。

images/3/2018/05/Wh6XX2H8S2X6tr4TiPTx6vWe8Re8eR.jpg 

 可参考如下对话方式:

 妈妈:我们得离开了。你是要现在走、再玩三分钟,还是再玩五分钟?

 孩子:不,我不走。

 妈妈:妈妈知道你不想走(共情),但不行,我们必须要走(界限)。不过你可以选择再玩几分钟(选择)。

 孩子:我要玩一个小时!

 妈妈:不可能,没那么多时间了。再玩五分钟吧(建议)!

 孩子:不嘛,半小时!

 妈妈:不行。这样吧,既然你很想玩,我们延长到八分钟(尊重)。

 孩子:不,十分钟!

 妈妈:好吧,就十分钟(尊重)。十分钟到了我提醒你离开。

images/3/2018/05/QPt7I7PzCwN155jyp8i1TW5IIpC7Rs.jpg

 

 孩子不是“出气筒”

 妈妈:我最近工作不顺心,又不能在单位发脾气,憋了一肚子火,回家后看什么都不顺眼,就会训女儿几句。结果她不知怎么搞的,好像最近火气也特别大,总是哭啊闹啊,真是火上浇油,烦死人了!

 孩子:妈妈总是无缘无故地冲我发脾气,前一分钟还好好的,后一分钟就会板起脸来凶巴巴地对我。我很害怕,不知道自己到底哪里做错了,惹她不高兴??

 心理影响:父母对自己的情绪处理不当,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安全感。

 当父母被情绪控制而对孩子发脾气时,孩子首先会感到害怕,这是本能的反应。其次,还可能会自责和内疚,认为是自己哪里不好,做错了,才让父母发脾气的。这种觉得自己不好的想法,使得孩子的自我价值感降低。如果父母的情绪总是变化无常,那么孩子可能会变得小心翼翼,做什么事都缩手缩脚,因为他时刻担心自己做错了。

 满足“安全”渴望的建议:父母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尽量不让自己的情绪给孩子带去负面影响。

images/3/2018/05/zxwphllPP13oPYD3PoOPyQl66YLoLP.jpg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当父母能够用更健康的方式处理情绪时,就能够呵护孩子的安全感,而且孩子也有机会向父母学习如何恰当地处理情绪。我们分两种情况来讨论:

 第一种情况是父母的情绪完全与孩子无关。那么要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现在有情绪,这是爸爸妈妈自己的事,与你无关。”请孩子给我们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来处理这些情绪。

 第二种情况是父母的情绪与孩子有关。我们可以选择健康的处理方式。首先要避免因盛怒伤害到孩子,必要时先给自己一些时间独处,平静下来,通过探索内在冰山(看内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可不可以放下一些不能满足的期待,改变那些让自己陷入情绪的观点等)实现情绪管理,然后在相对平静的状态下,向孩子说明自己感受到了哪些情绪、有着怎样的观点或者对孩子有怎样的期待,平等地跟孩子讨论各自的情绪、观点、期待、渴望和行为,在彼此尊重的基础上一起协商解决问题。

 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我们虽然有情绪,但仍然很爱他,而且不需要他为我们的情绪负责。这样,孩子的安全感得到了保护,也学习到了该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控制。

 

images/3/2018/05/G4JlgoC4elQiri4553e5Ssdu5oUUsB.jpg

 

 可参考如下对话方式:

 妈妈:妈妈在单位遇到些不顺心的事儿,心情不好,这些跟你无关。妈妈想一个人待一会儿,处理一下自己的情绪。

 孩子:哦,好吧。可是你得先检查我的作业,对吗?

 (妈妈心里腾地升起一股怒火,但深呼吸了一下,放下希望孩子马上理解自己的期待)   

 妈妈:等妈妈处理好情绪,才能有心情看你的作业。

 孩子:不行,就得现在看!

 (妈妈感到愤怒,也觉察到隐藏在愤怒之下的难过)

 妈妈:听你这样说,妈妈感到很难过,也有些生气(分享感受)。妈妈真的希望你能给我一些理解和支持(渴望),给我一些时间独处(期待),就像你有情绪时,妈妈也会像你希望的那样对待你(渴望),是吗?我觉得看作业也不是非要这会儿,等我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再看也来得及(观点)。你说呢?

 孩子:那好吧。

images/3/2018/05/fKSvtSAYvi0VDMv01R5vvdKstVKmOD.jpg

  哭是真实的情绪表达

 妈妈:我特别讨厌玲玲哭,觉得她很没用。有一次,幼儿园小朋友把她的玩具抢走了,她不知道抢回来,只会跑到我这里哭!真没用!我推开她,让她去把玩具抢回来,她却哭得更厉害了。我一生气打了她,想制止她哭。她倒是不哭了,可看我的眼神变得怪怪的,还一直不跟我说话,这丫头真记仇!

 孩子:妈妈从来不准我哭,我难受了想哭都不敢,因为一哭,妈妈就会责骂我,可能还会打我。我觉得妈妈一点儿都不理解我!

 心理影响:允许孩子表达真实的自己,孩子才会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活出自己。

 一个人如果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地去接触自己所有的部分,包括外在表现、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等冰山的各个层面,那么他就能活得自由自在,少有纠结。实现这种状态的前提是,他有足够的安全感来支持自己这样做,而安全感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时的经历——当孩子在表达真实的自己时,父母有何反应。

images/3/2018/05/uYN2P6z6MYJn16yY81J18ppYzMicOp.jpg

 当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观点、期待和渴望的时候,我们可以接纳并表示理解,让孩子感觉到这么做是安全的,自己的内在是合情合理、能够被接受的。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一定要赞同孩子,我们当然可以保留意见,但同时也要尊重孩子。

 

 如果我们发现自己无法允许孩子去自由表达他内在的某个部分时,那么可以检视一下我们的内心,是否被某些条条框框束缚了,或者被某些期待妨碍了,接下来再决定是要保留这些条框和期待,还是要做出改变。不过很显然,束缚越多,就越可能给孩子带去负面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