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初中生跟他的家长说,几个同学讨论“为谁读书”的问题,他说“为父母读书”。针对这个问题,我告诉他不能简单说教,否则没有说服力。
“那怎么说呢?”家长问我。
“你应该用逆向思维去引导:‘好吧,这样,你就不读书了,行吗?’那么孩子一定不愿意。为什么呢?因为不读书了,就意味着前途无定,没有希望了,就应该去走自己的路,比如打工挣钱吃饭,首先养活自己。这样一来父母就不是不再对你有什么期望了吗?”
“这样啊?他一定不干的。”
“这就对了。他就能意识到读书原来不仅仅是因为人年幼不成熟、力量和本领太小不能干别的事,更不是因为学校有玩伴,而是为自己的发展铺路,同时在读书期间家长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为他服务,假如自己能独立支撑了,家长也就不必操心了,难道家长真要利用孩子来获取什么吗?无论荣耀也罢,成就也罢,都是对孩子美好的期待,激励孩子成为最优秀的自己。在中国,又有几个家长敢把孩子作为自己晚年的赌注呢?都只不过希望孩子自己能走好人生,做最好的他。”
“对,我就这样去引导他,让他认识到读书不是为家长,家长只不过在履行责任,读书也不是贪玩混时间,而是为自己的未来打下更好的基础。”